发帖数

53

原创数

53

关注者

11

阅读数

10236

点赞数

1

黄忠

  • 指针和数组的恩恩怨怨

    指针和数组有没有关系呢?到底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看一看。

    指针就是指针,指针变量在32位系统下,永远占4字节,其值为某一个内存的地址。指针可以指向任何地方,但是不是任何地方你都能通过这个指针变量访问到呢?

    数组就是数组,其大小与元素的类型和个数有关;定义数组时必须指定其元素的类型和个数;数组可以存任何类型的数据,但不能存函数。

    既然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那为何很多人经常把数组和指针混淆,甚至很多人认为指针和数组是一样的呢?我们先来看下吧。

    1、以指针的形式访问和以下标的形式访问
    下面我们就详细讨论讨论它们之间似是而非的一些特点。例如,函数内部有如下定义:

    (A)char *p = abcdef;

    (B)char a[ ] = abcdef;

    ①以指针的形式访问指针和以下标的形式访问指针

    以指针的形式:*p+4

    以下标的形式:p[4]

    这里的4 是偏移量,都是先取出p里存储的地址值,加上偏移量,计算出新的地址,然后从新的地址中取出值。那么上面形式不同,访问的本质是一样的。

    ②以指针的形式访问数组和以下标的形式访问数组

    以指针形式:*a+4

    以下标形式:a[4]

    我们都知道数组名代表数组首元素的首地址,加上4个元素的偏移量,得到新的地址,然后取出新地址上的值。

    由此得出指针和数组都是可以“以指针的形式”或“以下标的形式”进行访问,但是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偏移量代表的是元素,而不是字节,偏移元素的个数再计算新的地址取值。

    2、a &a 的区别

    先来举个例子:

    int a[5] = {1,2,3,4,5},b,c;

    int *prt = (int *)(&a + 1);

    b = *(a+1);

    c = *(ptr-1);

    对指针进行加1操作,得到的是下一个元素的地址,而不是原有地址值直接加1,所以一个类型为T的指针的移动,以sizeof(T)为移动单位。因此,对上面例子来说,a是一个一维数组,数组中有5个元素,所以&a+1是取数组a的首地址,该地址的值加上sizeof(a)的值,也就是&a+5*sizeof(int),也就是下一个数组的首地址,显然当前指针已经越过了数组的界限。

    那么*a+1):a&a的值是一样的,但是意思不一样,a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也就是a[0]的首地址,&a是数组的首地址,a+1是数组下一个元素的首地址,也就是a[1]的首地址,&a+1是下一个数组的首地址,所以b的值应该是输出2*ptr-1),因为前面我们分析ptr是指向a[5]的,并且ptrint*类型,所以*ptr-1)是指向a[4],输出为5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数组名a代表的是数组首元素的首地址,而不是数组的首地址,&a才是整个数组的首地址。

    指针和数组你能完全理清楚了吗?

     


    收藏 0 回复 0 浏览 119
  • USB的四种传输类型之控制传输

    在我们前面的文章里面,我们描述了什么是批量传输,中断传输,等时传输,下面的文章我们来介绍一下控制传输。

    控制传输与前面三种传输相比,要稍微复杂一些。前面在介绍设备的枚举过程时,就提到过控制传输。控制传输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建立过程;第二个过程是可选的数据过程;第三个过程是状态过程。

    建立过程使用一个建立事务。建立事务是一个输出数据的过程,与批量传输的输出事务相比,有几处不一样:首先是令牌包不一样,建立过程使用 SETUP令牌包;其次是数据包类型, SETUP只能使用DATA0;最后是握手包,设备只能使用ACK来应答(除非出错了,不应答),而不能使用NAK或者 STALL来应答,即设备必须要接收建立事务的数据。图1是建立事务的流程图.

    image.png

    1

    数据过程是可选的,即一个控制传输可能没有数据过程。如果有,一个数据过程可以包含一笔或者多笔数据事务。控制传输所使用的数据事务与批量传输中的批量事务是一样的。要注意的是,在数据过程中,所有的数据事务必须是同一个传输方向的。也就是说,在控制读传输中,数据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事务都必须是输入的;在控制写传输中,数据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事务都必须是输出的。一旦数据传输方向发生改变,就会认为进入到了状态过程。数据过程的第一个数据包必须是DATA1,然后每次正确传输一个数据包后就在DATA0DATA1之间交替。

    状态过程也是一笔批量事务,它的传输方向刚好跟前面的数据阶段相反,即控制写传输在状态过程使用一个批量输入事务;控制读传输在状态过程使用一个批量输出事务。状态过程只使用DATA1包。

    控制传输之所以要弄得这么复杂,是因为它要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数据完整性。设备枚举过程中各种描述符的获取以及设置地址、设置配置等,都是通过控制传输来实现的。关于USB协议中定义的控制传输所使用的各种标准请求的数据结构和请求命令,将会在后面的实例中具体、详细地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端点类型和传输类型的关系。一个具体的端点,只能工作在一种传输模式下。通常,我们把工作在什么模式下的端点,就叫做什么端点。例如,控制端点、批量端点等。端点0是每个USB设备都必须具备的默认控制端点,它一上电就存在并且可用。设备的各种描述符以及主机发送的一些命令,都是通过端点0传输的。其他端点是可选的,需要根据具体的设备来决定。非0端点只有在 Set Config之后才能使用。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你学会了吗?

     


    收藏 0 回复 0 浏览 118
  • 抛开CRC校验的“神秘面纱”

    大家好!我是张飞实战电子黄忠老师!今天给大家抛开CRC校验的“神秘面纱”!

    模2运算是一种二进制算法,CRC校验技术中的核心部分。与四则运算相同,模2运算也包括模2加法、模2减法、模2乘法、模2除法四种运算。


    与四则运算不同的是模2运算不考虑进位和借位,模2运算是编码理论中多项式运算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模2运算。


    模2运算使用与四则运算相同的运算符,即“+”表示模2加,“-”表示模2减,“×”或“·”表示模2乘,“÷”或“/”表示模2除。与四则运算不同的是模2运算不考虑进位和借位,即模2加法是不带进位的二进制加法运算,模2减法是不带借位的二进制减法运算。这样,两个二进制位相运算时,这两个位的值就能确定运算结果,不受前一次运算的影响,也不对下一次造成影响。


    “模2加法”就是0和1之间的加法,其中0+0 =0,1+0 =0+1 =1,1+1=0。这种运算是比较常用的,并不神秘。对于任意多个数a1,a2,…,an(每个都是0或1),可以把它们做模2加法a1+a2+…+an。当这n个数中有奇数个1时,结果为1,否则结果为0。例如0101+0011=0110,列竖式计算:

    image.png

    模2减法是一种不考虑借位的减法,其定义如下:0-0=0,1-1=0,1-0=1,0-1=1。同样,第四式代表了模2减法的特征。在多位模减法中,每位都按上述定义进行运算,不考虑借位问题。根据上面减法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奇数个1相减得1,偶数个1相减得0。例如0110-0011=0101,列竖式计算:

    image.png

    一位数的模2乘法定义如下:0*0=0,0*1=0,1*0=0,1*1=1,多位数的模2乘法与普通乘法一样演算,区别是,部分积相加时按模2加,即奇数个1相加得1,偶数个1相加得0。例如1011×101=100111,列竖式计算:

    image.png

    模2除法是模2乘法的逆运算,定义如下:0÷1=0,1÷1=1,类似于普通的多位二进制除法,但是在如何确定商的问题上两者采用不同的规则。普通多位二进制除法按带借位的二进制减法,根据余数减除数够减与否确定商1还是商0,若够减则商1,否则商0。多位模2除法采用模2减法,不带借位的二进制减法,因此考虑余数够不够减除数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在CRC运算中,总能保证除数的首位为1,则模2除法运算的商是由余数首位与除数首位的模2除法运算结果确定。因为除数首位总是1,按照模2 除法运算法则,那么余数首位是1就商1,是0就商0。例如1011÷101=110101...001,列竖式计算:

    image.png

    模2算术是编码理论中多项式运算的基础。大家一定要掌握哦,下篇文章我们就一起看看它到底在CRC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收藏 0 回复 0 浏览 117
  • 51单片机DIY抽奖-技术分享(四)

    软件设计

    延续前篇,继续分享我的DIY抽奖设计之软件部分,上一篇我介绍了我做这个小产品的PCB设计过程,然后现在就到了实物板调试的阶段了,只有把相应的程序实现了,这个产品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曲折,但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没有实践哪来的经验,话说真的一点没错吧。

    这里我只能描述实现过程和碰到的一些小问题,具体实现过程以及程序源码细节我也会陆续更新出视频,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下~自己实践下更好了。

    我们要完成一个程序设计的话需要先设计算法,然后再实现算法,实现就要用到计算机语言来表述了,不然单片机也不认不是。这里我说一个概念就是结构化程序的设计强调程序设计风格和程序结构的规范化,那么就提倡用清晰的结构,我们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规范化还是很有必要的,对自己程序的逻辑关系的考验,或者是对阅读者都是很好的,以至于到后期的调试或者扩展和修改算法都会变得容易了。

    我要实现抽奖功能,首先不能只有大的想法就够了,既然要实现就要把每个细节的逻辑关系都要落实才行,否则就不会出现你想要的结果。

    那么接下来我从大的方向到细化的过程以及设计要点都分享下哈~

    1、程序主要实现的功能:

    image01.pngimage02.png


    简单清晰,主要的调试点在内部实现的逻辑关系上。后续精彩着呢,待更完~


    2、顺序往下吧,对于单片机设计,首先就是要初始化,对IO口和定时器等进行配置才能使得单片机正常工作,每款单片机对外设的配置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就要研读数据手册了,这是避不开的。先来看下我的初始化部分。

    image03.png


    既然前面提到了分模块,从初始化到实际处理都要分模块进行,这样思路清晰。比如第一个函数是对单片机的初始化,主要就是I2C通信的IO口部分,蜂鸣器的IO口部分,定时器的部分,那么初始化就是直接对外设寄存器的配置;后面的模块主要就是对当前模块的全局变量的初值配置了。全局变量我一般都是用结构体来实现,每个模块定义一个结构体,名称和用法一目了然,想扩展也方便。


    3、初始化了,只能说单片机可以用了,具体还要看需要的应用模块,这样单片机才能顺利完成你需要的使命。继续看下抽奖大的模块,就是显示和按键了,再有一个就是蜂鸣器模块。

    有了大的模块就可以细分,把具体功能先确定好,再去实现就方便多了,我觉得做程序一定要把模块做好,然后模块间的全局变量尽量通过结构体来实现,这样结构清晰,逻辑性好。

    这是我个人经验,当能把习惯养好的时候,一定不要随意,否则浪费时间不说,程序结果也会不稳定。



    4、那这里我就分享下我的小DIY的模块的逻辑实现,先说显示部分吧,首先我做的这个有两个按键,一个开始,一个停止。按键开始后我会把对应显示模式的变量配置好,对应不同的模式再去进行处理。

    image04.png


    接下来细化了,就是在不同模式下做些什么,先来看下我的流程图,然后我再针对设计细节把想法说一下。

    image05.png


    对于获取当前获奖者,我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指针获取当前序号对应数组的值,同时把当前值从数组中删除,直到数组中数据全部被抽完为止。

    流水灯以及显示数值由慢变快是怎么做的呢,主要就是定义一个全局变量,作为时间参数配置一个大一点的初始值,定时时间到时间参数减值,直到减到一个很小的值,这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image06.png


    具体的实现过程可以关注我的视频,所有代码都会分享到。

    5、那么按键模块的话就是扫描和处理了,按键部分我当时选取数码管驱动芯片就很明确了,具体可以看下我第一篇给大家推荐的那款芯片,很实用啊。那么对于扫描不需要做过多的处理,只需要直接读取就可以了,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只是I2C相关的读写函数要仔细研读手册了。

    接下来看下我的处理,也是状态机模式,整个网络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体全局变量实现。逻辑关系清晰。

    image07.pngimage08.png

        框架出来了,就是具体逻辑关系了,有短按和长按,这个长按只针对停止键,短按就是常规抽奖模式的开始和停止了,那么停止键在短按情况下,要判断当前模式是转盘转动模式还是设置模式,如果是转动模式就是进入停止模式(显示当前号码,蜂鸣器唱歌),如果是设置模式(配置抽奖号码总数),号码加1;启动键短按的处理,也是要判断当前模式是停止模式还是设置模式,如果是停止模式则进入转动模式,如果是设置模式,号码减1;还有一个长按停止键了,当前模式是停止模式,长按则进入设置模式,如果当前是设置模式那么就进入停止模式。长按的处理就是进入和退出设置模式。按键处理就这些需要实现的功能。

    最后就是一个蜂鸣器的模块处理,由于蜂鸣器我做了唱歌的功能,涉及到频率问题,所以我放在中断中完成(也是经过多次调试)。蜂鸣器唱歌要分析谱子,调调,真的有点音乐人的感觉了,通过计算低音,中音,高音的频率先计算配置好,然后要有曲子的分析,查表配置周期(可以用定时器的时钟分频模式)实现唱歌。这里学问太深,有兴趣的可以深挖一下,还是通过蜂鸣器模式来进入相应的状态,比如一声响,两声响,唱歌。这个都是可以自由分配的。

       到这里抽奖程序设计主体思路就这样实现了,整个DIY的产品就完成了。下面就是成品啦。

    image09.png

           纵观看下,功能不难,其实实现起来真的没你想的那么简单,逻辑关系要确定好,手册要研读好。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动手实践下,每个实践过程都会有很大收获的,后续会分享我的程序实现的视频过程,会更细致些。每个项目不论大小都会经历不同的坎坷啊。当你遇到不同的问题的时候慢慢解决了才是经验的积累过程。这个抽奖DIY小产品就完成了,大家可以看下我的实现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随时欢迎交流啊,或者有更好玩的产品一起探讨实现啊,每个都有每个的特点,都能学到不一样的知识点。后面我会陆续做出更多的小产品,每一个都会有侧重点,或者可以给我启发或建议一起完成你的想法啊,感谢大家对我的持续关注,还希望能给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收藏 0 回复 0 浏览 113
  • 啥?烧录器连不上STM32单片机了,别慌,自举模式来帮忙!

    大家好,我是张飞实战黄忠老师,今天我们来分享STM32单片机的自举BOOT模式。

    当你拿到项目的线路板,打开电脑,噼里啪啦一阵子,撸了一段代码出来,往单片机里面一下载,纳尼?突然发现烧录器掉线了,怎么整都连接不上了,这个时候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别慌,恢复心情,你需要用到下面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技术,首先说明一下我们本次文章参考芯片以SMT32F103C8T6来做说明,其他芯片同理,话不多说,我们开整。

     

    首先我来简单阐述一下这种方法的原理,这种方法是利用了STM32单片机的“自举BOOT模式”,首先使单片机处于系统BOOT模式,也就是让单片机启动的时候从System memory启动,然后在PC机操作上位机软件通过串口发送控制命令擦除芯片中存储的程序。

     

    1.首先我们要知道第一个信息,有的单片机有很多个串口,那到底是从哪一个串口来发送这个命令呢?我们从数据手册的“存储器和总线架构”章节(2.4启动配置小节)获取如下信息,可以得出可以使用USART1接口启动自举程序。具体要发送什么命令,可以参考AN2606手册,我已经通过这个手册提炼出指令信息,编写成一个上位机小工具。

    图片13.png                           

    2. 那么如何进入系统自举模式呢?从下图画红线处可以得出信息,想要进入系统自举模式,需配置BOOT0引脚为1(高电平),BOOT1引脚为0(低电平),然后复位单片机,那么在SYSCLK的第4个时钟上升沿会锁定BOOT引脚状态,并选择启动模式为系统存储器,即系统自举模式。

        图片14.png

                                    

    3. 接下来我们看看接线图,我画出了简单的示意图如下,各位看官,请结合下图看具体操作方法:

    图片15.png 

                                3

    1).USB转换工具按照图示方法连接(注意全过程不需要使用烧录器且此步操作后目标板已经带电,如果目标板3.3V功耗很大,需要给目标板用外部电源供电)。

    2).在设备管理器中查看此转换工具对应的串口号(注意如果没有识别到串口,需要安       装驱动。)识别到的结果如下图4所示:

    3).设置BOOT0引脚为高电平,BOOT1引脚为低电平(如果有的MCU没有BOOT1引脚可以忽略),并复位单片机(可以通过单片机复位引脚来复位单片机),使单片机处于自举BOOT模式。

     图片16.png  图片17.png

      

    4).在上位机小工具中选择对应的COM串口号,点击打开串口

    5).点击擦除按钮

    6).在小工具的中间窗口处会显示擦除成功

    经过上面的6步擦除成功后,把目标板恢复至初始状态,即可继续正常使用了。(注意在连接不上之前,需先检查烧录器和MCU的接线是否接好)。

    如果需要上述小工具的,可以在公众号中添加客服二维码,备注领取串口小工具,来索取。


    收藏 0 回复 0 浏览 108
×
黄忠